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將根據會章規定,將於2019年12月11日晚上7時30分在觀塘聘珍樓舉行全體會員大會,懇請各位校友踴躍出席。校友可透過此處登記出席。議程如下:
- 會務報告
- 財務報告
- 選出2020-2021年度校友會幹事成員
- 其他事項及臨時動議
根據會章規定,會員大會需有至少30位會員出席,為免因會議人數不足流會影響會務,未能出席者可先行授權其他會員代表出席會議及投票。如你想加入校友會成為永久會員,可利用此處填寫表格。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11月22日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成立五十五周年,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校友會)將於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合辦一場音樂會。屆時,音樂系師生校友聯同鄺勵齡、吳智誠、盧思泓、楊偉傑、陳璧沁、盧厚敏、葉詠媛、劉卓熙等一眾校友,組成不同小組、中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以及管弦樂團,演繹古今中外的非凡樂曲。
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個喜悅的盛會,募集超過港幣三十萬元。所有收益扣除音樂會基本開支後,校友會將全數捐予音樂系發展基金。我們將於校友會網頁刊登財務預算及報表,供各位贊助人參閱。
捐款港幣一百五十元正起,即可成為尊貴的贊助人請即按此了解詳情!為表謝意,校友會已預準備特別禮品,請踴躍支持音樂會,為音樂系送上最難忘的生日祝福!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11月1日
由校友會主辦、音樂系協辦的「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55周年音樂會」將於2020年8月24日舉行。音樂系師生以及不同年代畢業的校友,將組成聯合小組及樂團,呈獻動人樂章。
校友會《流行與藝術之間》講座今晚將如常舉行。已報名參加者,可於港鐵大學站乘搭1A線(晚上6:40或之前)或N號線(晚上7時起),於邵逸夫堂站下車,步行約兩分鐘便可到達場地。請預留充裕時間以免延誤。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10月11日
校友會標誌設計比賽,較早前評審委員會從已隱藏個人資料的參賽作品中,根據比賽章則挑選出較具優秀的設計。本會宣布得獎者為校友黃德基先生(Mr. Kev Wong)。
評審委員會表示,所有參賽作品皆各具特色及各有可取之處,而得獎者作品於很多方面優於其他參賽者,因此獲得殊榮。
由於得獎者現於英國繼續學業,頒獎儀式將另作安排。本會將於日後活動及所有社交平台,使用得獎者的標誌,並擁有此標誌設計的一切權利;而其他參賽作品將按比賽章則予以銷毀,保障知識產權。
本會特此嗚謝校友音樂系系主任劉長江教授(Prof. Frederick Lau)、校友羅炳良教授(Prof. Daniel Law),以及資深廣告人校友梁志成先生(Mr. Rudi Leung, Hungry Digital 創辦人),於百忙之中抽空成為評審委員會評選作品,提供寶貴及專業的意見;校友盧碧瑜博士(Dr. Packy Lo)慷慨捐贈獎金;以及所有參賽者踴躍參與比賽,提交具創意的設計作品。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9月19日
校友會標誌設計比賽反應熱烈,現已截止報名。本會現整理所有參賽作品,並將以不記名方式送交各評審委員細閱。待有結果後本會將公布得獎者及簡介各評審委員,以示公允。
再次感謝大家踴躍參與,以及校友盧碧瑜博士捐出獎金。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9月1日
1999年畢業的校友伍卓賢先生,多年來創作無數流行及正統音樂,並且參與不少跨媒體及跨文化領域的演出。他將會邀請近年多次與傳統藝團合作的香港出色唱作人林一峰先生,齊為大家分享流行及藝術之間創作音樂的心得,遊走兩者之間的種種經歷,與現場觀眾交流。歡迎所有喜歡音樂創作及對跨媒體創作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日期:2019年10月11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30至9:3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夫人樓 LT1
主講:伍卓賢校友、林一峰先生
費用:全免
門票:即日起於此處索取。每人限取三張,不設劃位。
是次講座只辨一場,滿額即止。校友會永久會員可出示會員咭享有優先進場禮遇。有意參加者可以即日起索取門票。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8月30日
由校友會主辦的《中大大號四重奏 X 低音銅管知多少》音樂會,由即日起公開發售。大號四重奏由中大音樂系學生梁洛維、鄧梓聰及校友李澤森、陳綽充組成。屆時他們將會演繹多首古典、爵士及主題音樂,並會簡單介紹每首樂曲及低音銅管樂器。適合任何年齡人士欣賞。詳情如下:
日期: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7:30開始(節目全長90分鐘包括15分鐘中場休息)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5樓演講廳
票價:$80 (不設劃位及折扣優惠。網上銷售系統將收取不多於$5的行政費用)
查詢:陳先生 66895001 或 電郵 cuhktubaquartet@gmail.com
門票:由即日起於 aamcu.eventbrite.com 發售,售完即止。
校友會將會陸續舉辦不同形式的音樂會。請各位留意本會網頁、面書專頁或Instagram。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8月26日
校友會《從校園到舞台》講座已於2019年6月22日圓滿結束。由於登記人數眾多,本會特意加開額外一場,以應付大量需求。
當天校友陳浩然先生聯同側田及細蘇,以早前演唱會作例子,講述音樂創作如何與其他媒體互動;然後與觀眾互動,以簡單手法創作流行音樂;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代表韋正禮先生,現身與各位講解如何處理音樂創作版權。
本會特此鳴謝校友陳浩然先生、側田、細蘇、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及通利琴行,全力支持講座活動。
另外,本會將於2019年10月11日(星期五)晚上,舉辦另一場公開講座。有意參加者請留意日後公布。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6月24日
為慶祝校友會於2019年成立二十載及配合會務發展,校友會現舉行標誌設計比賽,誠邀各位音樂系學生及校友發揮創意,提交富時尚元素及代表性的標誌設計!
比賽將於即日開始接受報名,並於2019年8月31日截止報名。校友會會聯同專業評審團將按作品的原創性、吸引力、代表性、訊息的傳達效果及可行性進行評選,優勝者可獲得獎金高達港幣5,000元(由校友盧碧瑜博士捐出)。
有關比賽詳情可參閱下列比賽細則。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5月15日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標誌設計比賽》比賽細則
甲、比賽宗旨
是項比賽歡迎所有音樂系學生及校友參加,為校友會標誌比賽。
備註1:所有參與比賽籌備及執行工作的人士,均不得參加是項比賽,包括:校友會幹事、籌備委員會委員、評審團成員,以及上述人士的直接親屬、員工及同事。
「設計概念 / 準則」
標誌需包含以下元素
– 主題: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致力舉辦一系列優質音樂活動,參賽標誌需與主題互相呼應
- 文字:需要有「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及 “Alumni Association of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或 “AAMUSCUHK" 或 “Alumni Association of Music Department, CUHK" 字眼包含在標誌中
– 準則:標誌需突顯出校友會定位,並反映出校友會與優質音樂活動結合的時尚感、魅力及吸引力
乙、設計原素
– 所有作品經由評審委員會根據以下標準進行評審:
1. 原創性
2. 新鮮感
3. 標誌性的
4. 雅致
5. 時尚
6. 魅力
7. 具趣味性
– 標誌設計需可應用於所有媒體,包括印刷及電子媒體,以及所有社交平台。但不包括本會正式文書使用的標誌(根據本會會章採用的現有標誌)
丙、呈交參賽作品
– 每名參加者可提交不多於兩份設計
– 參賽者必須於2019年8月31日下午11時59分或之前,將作品電郵到:admin@aamuscuhk.org 請於電郵主題上註明「校友會標誌設計比賽」。
– 每件參賽作品必須包括下列項目(若有任何缺漏,參賽者將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1. 彩色及黑白標誌的 ‘jpg’ , ‘png’ 及 ‘ai’ 電子檔案(圖像檔案為解像度3000×3000及300dpi)
2. 需列明標誌所用規格
3. 參賽者中英文姓名,畢業年份,畢業課程,聯絡方法及一份不超過500字的創作理念(學生請提供預計畢業年份及課程)
備註2:為確保評審過程公平進行,參賽者不得在載有彩色及黑白標誌的檔案及設計意念上展示任何身份記認。
– 大會擁有參賽資格的最終決定權
– 參賽作品必須是未曾在任何比賽中獲獎的原創作品。如參賽作品曾提交參加其他比賽,參賽者須確定有關作品版權不屬於任何機構。
– 參賽作品不設退件。校友會有權將參賽作品作公開使用,並保留複製、出版、展覽宣傳或推廣用途,毋須徵求參賽者同意。參賽者需同意及接受校友會有權挑選參賽設計作品,向公眾展覽,以及在校友會網頁或其刊物中展示或出版。
– 得獎作品版權屬校友會所有,但得獎者可以在個人或公司履歷及宣傳中介紹有關設計。校友會有權對得獎作品作出修改及製作成任何物品,而毋須額外支付費用予有關參賽學生或校友。
– 校友會保留不採用得獎作品的全部或部分設計,有關參賽者不得異議。
丁、設計的擁有權
– 參賽者須同意於勝出後,設計作品之知識產權將轉讓予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 勝出設計作品獲挑選用作校友會標誌,校友會可能提出修訂該設計,而優勝校友或學生必須作出相應的修改。
– 若校友會未能從參賽作品中選出得獎作品,有權延長比賽日期或不設得獎者。
戊、知識產權
– 如作品出現任何違反知識產權情況,參賽者須承擔全部法律和相關責任,並應賠償校友會及其相關人士可能負責的任何索賠。
– 所有優勝參賽作品必須接受原創性調查。若作品未能符合要求,校友會有權褫奪所頒發的獎品而不須對參賽者或其他人士負上任何責任。校友會亦有權挑選其他參賽作品作為優勝設計。
– 如校友會懷疑參賽作品侵犯他人知識版權,有權拒絕或取消參賽者的參賽資格。
己、參賽作品的備份及保密
– 參賽者應保留一份參賽作品的備份以應付因不可預見的事件而導致作品遺失或損毀。
– 參賽者須將參賽作品保密,並採取所需措施確保在比賽結果公佈前,不會向任何第三方透露作品的內容。
庚、一般條文
– 參賽者一旦參加比賽,便被視為同意比賽規例;而校友會保留隨時更改有關規例而不作事先通知之權利。
– 參賽者同意評審委員會擁有最終決定權,任何人不得異議。
– 參賽者同意校友會保留最終權力拒絕任何人士參賽、取消任何參賽者的參賽資格,以及不向任何參賽校友或學生頒發獎項。
校友會《與陳偉光教授及一眾老師共聚晚餐》活動,已於2019年5月5日晚圓滿結束。本會感謝超過340位老師、職員、嘉賓、學生及校友參與這項盛事。校友會代表、紀大衛教授Prof. David Gwilt(陳偉光教授的老師)以及陳偉光教授先後致詞。聚餐期間合唱團體Gay Singers、Aqua Voice以及全體出席者先後獻唱。大家都滿載快樂盡興而歸。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
2019年5月6日
校友會代表講話全文:《與陳偉光教授及一眾老師共聚晚餐》
各位晚安!
今晚我很高興,因為有超過340位老師、職員、同學以及校友們出席聚餐。校友會成立差不多二十年,舉辦過不少活動,當中這個聚餐可謂盛況空前,媲美2015年音樂系五十周年晚宴及音樂會。藉此機會,謹代表校友會多謝各位鼎力支持!
相信能做到這盛況,我們不能不提及的,就是舉辦這個活動的原因。各位一呼百應,共聚一堂,就是來對即將榮休的陳偉光教授說聲:「多謝!」
陳偉光教授1983年於音樂系畢業,1989年起回校任教。作為你的學生,我們感謝你這三十年以來,一直為大家帶來無窮樂趣的課堂。你表情豐富的示範,投入的教學,深深俘虜了萬千同學的。你對音樂那團熾熱的火,燃起了我們對美妙音樂的追求。在我們心中,你早已是音樂系雋永的「男神」。
陳偉光教授2014年被委任為崇基學院院長。作為校友會的一員,我們感謝你對音樂系的關懷及支持。當年校友會擔心因經費不足,而無法完成籌備音樂系五十周年音樂會這個使命。幸好有你多次向我們派定心丸,更說服崇基校董出錢支持,讓我們無後顧之憂,推展計劃。我想藉著這個鮮為人知的往事,代表校友會向陳教授致以謝意。
容我引用陳偉光教授於2014年6月《崇基校友》專訪中其中一段:
「我很感激崇基,她的包容讓我展開了不一樣的音樂之旅,過了充滿祝福和恩典的一生。」
今晚我也想藉此機會,向陳偉光教授、以及所有來自音樂系的朋友說:
「我很感激音樂系,遇上你們各位守護天使,
得到你們的祝福和恩典,而展開了不一樣的人生。」
我深信大家一定還有很多有關陳偉光教授,以至其他音樂系守護天使,與各位互動的例子,但時間所限,抱歉未能邀請大家上台逐一細述。好人好事有如漣漪,亦能薪火相傳。希望各位能在每個崗位上繼續努力,如陳教授所言「傾情盡義地生活」;就讓我們都成為守護天使,將這個祝福和恩典,帶到自己身邊的人,以至社會上每一個角落。
謝謝各位!祝各位身心康泰,生活美滿!
紀大衛教授致辭撮要(只提供英文版本):
Victor Chan Wai Kwong
Victor Chan is clearly a man who has used his considerable gifts well in the service of his fellow men and women. As a student in the Chung Chi Music Department he seemed to absorb the information he needed without trouble, but with a good deal of hard work. When he was present the atmosphere was always positive, and humour was not far away, and yet I remember him as a very serious young man, determined to do well.
After further study he returned to the Music Department as a member of the staff and became a fine colleague. His achievements as a teacher are well known, and those as a fine administrator also. On top of all that he is a splendid composer. He always produces music of beauty, whatever its objective. Professor Chan Wai Kwong certainly has a great deal to be proud of in his long career at Chung Chi, but then pride is not one of his favourite emotions. I am sure that he will continue to serve the community in all the ways he can, and the community will be the better for it.
Happy retirement, Victor!
陳偉光教授致辭全文:
給我親愛的
陳偉光
2019/05/14
上星期的晚宴過後,我每天都收到來自四方八面的電郵、短訊,同學們熱情地傳來照片,送上祝福,分享近況,相約再聚…,我忙著逐一回覆,竟然把答應了會長Michael的事,拖延到今天,實在抱歉。
上週初,Michael來電,問我可否寫幾句說話,送給未能出席晚宴的同學,我連忙答應,唯恐錯過了這大好機會,向每一位我心裡所惦念的,逐一道謝。回想三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能奢侈地享受著同學的包容與忍耐,年復年來,各人總是乖乖的來到我的班上,從不吝惜地表達著對我的接納和肯定,容我自由盡情地在課堂上盡舒己意,稱心暢快地學做老師,這一切豈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晚宴前的那夜,我把收藏了幾十年的各級同學照片,拿出來一一細看,細看每一張曾在那些年,教我竭力去記認、給我留下過深刻感覺的臉孔。我告訴自己,要牢牢地記住,是他們使我的日子充滿了內容與質感,是他們讓我享受了一生的厚待!
四年前,我的傷患與病患,嚇壞了很多同學,更叫各人憂心掛慮。有誰願意看見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所在意的人身上?幾年下來,令我最耿耿於懷的是,在病況起伏的折騰中,總沒法為大家送上多少好消息,也找不到任何合用的語言,來訴說箇中的感受,好讓那愁者釋懷。即便我在網誌中所寫的「弱者情懷」、「孤獨旅程」、「與困乏結伴、與軟弱共舞」等,都真的能讓人聽得懂,在現實裏,確也難消眾人心中的一份沉重與納悶。
晚宴上,我終於向大家報告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新發展。等待多時,我的狀況開始穩定下來,體力與體重都在提升中,更奇妙的是,失去多時的味覺,竟然忽然回轉,並逐日改進。明天如何,無人能知。盼能失而復得,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走過了迷霧,此刻的我,更明白上帝不曾答應改變周遭,來配合我的需要。誠然,祂沒改變別的,卻改變了我。
席間,我笑言退休後的首項大計,是要改換形象,把頭髮剪短。我是半說笑,也是挺認真。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多做幾年?其實我從沒想過要停下來,反之,心裡只是一直殷切地期待著那一天,倘若能行,我要勇敢地作出「改變」,好在那下一站,更傾情盡意地,為我所親愛的,再走一段。
我儘可滿懷憧憬,熱情不減,但人的日子如何,乃生命的奧秘。長久以來,我在學習如何把焦點,從那看不見盡頭的漂流歲月,轉向那自萬物之始,早已隱藏在天地間的一份善意。「崇基合唱團」最近唱了幾首我的舊作,從杜甫到徐志摩,古往今來的學者詩人,筆也寫乾了,所寫的,仍是這麼一份對天地的景仰、對美善的憧憬,對生靈的慨嘆、對悲苦的無奈。音樂會上,我送上了一首新曲,題為‘If God Wills…’《主若許可…》。離別在即,我在場刊上誠意地寫下了這麼一句:
“In faith and hope, I learn to shift my focus, away from the journey itself, to the one who sees me through.”
借此難得機會,也送給每一位久別的同學們!
日後,我仍會努力寫作,不論是透過音樂或文字。我更會加倍注意健康、勤做運動,(醫生最近終於批准我可以逐步恢復以往的運動量),以保持良好的狀態,免各人再為我擔憂。我當然也預備,隨時找個藉口,出來和你閒聊暢聚,再喝半杯那在「無味的日子」前,我完全不懂欣賞的香濃咖啡!
要找我,最好還是用電郵,因為WhatsApp 及Facebook 我都沒有,其他的社交媒體,我也大概跟不上了,只有victor-chan@cuhk.edu.hk這郵箱,我早已習慣每天處理,而且在八月一日我換上Professor Emeritus 的身份後,它仍然會長久適用。
最後,容我重引年前卸下「崇基」職務時,曾寫下的心聲,借其末段片言,與眾共勉。
我心仍要等候,為這優美亭園,徹夜守望;
為我親愛的,勉力前行,
再走一段!
「我不懇求看見那遙遠的未來,
我只懇求一步一步導我前行。」